9月26日,世界自然遗产地韧性能力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九寨沟举行。本次研讨会是2017年8月8日发生7.0级地震后九寨沟首次举办的大型国际型研讨会,也是“2021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研讨会将围绕世界自然遗产地韧性能力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开展主题报告、会议研讨、共识发布、签约揭牌等精彩活动和内容。

研讨会现场

       当下,全球世界自然遗产地面临自然与人为、传统与非传统影响。暴雨、地震、飓风、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致多个世界遗产遭受灾难性打击;新冠病毒的全球化蔓延,使旅游者数量骤减,对遗产地保护管理产生深刻影响。加强世界自然遗产地韧性能力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研讨会采取线下与线上协同、网络直播进行,邀请全球专家学者,“云端”相聚,共享世界自然遗产地韧性能力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和经验。本次研讨会干货频出,四大看点提前剧透。

看点一:历经四年,九寨沟向世界展示灾后恢复重建成果。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地震引发九寨沟部分著名景点毁坏、次生灾害发育、基础设施严重受损。经过四年的恢复建设,九寨沟已经补妆归来,尤其在遗产修复保护、地质灾害防治、景区恢复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寨风貌提升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效。在本次世界自然遗产地韧性能力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九寨沟将向全世界分享灾后重建的探索历程和成功经验,发出九寨沟之声。

看点二:全球多学科学者齐聚,引领新常态下世界遗产地韧性能力建设思考。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自然保护地委员会专家Harvey Locke博士、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郭华东院士、中山大学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院士、原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亚洲部理事长 Amran Hamzah教授、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可持续旅游观点管理与监测中心主任保继刚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主持人张朝枝教授、成都理工大学裴向军院士、原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院长Gretchen Kalonji教授等世界遗产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从遗产地角色、空间信息技术、医疗、灾害防范、高校合作、韧性能力建设、震后修复技术等议题进行探讨,交流如何应对日益频繁的自然灾害风险,增加韧性能力,促进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

看点三:线上线下联动,世界各地遗产管理者共享实践经验。

       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联动方式,邀请澳大利亚、克罗地亚、马来西亚以及中国的著名世界遗产地武陵源、九寨沟、黄山负责人及世界遗产相关国际组织专家进行双向互动交流,就遗产地如何应对各类自然灾害以及在灾后恢复重建的基本准则问题,以及修复过程中如何处理自然遗产的真实性问题、社会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直接交流讨论。通过实际案例及经验分享,为未来世界自然遗产地灾害管理提供参考,针对现有世界遗产保护和灾害风险管理的国际规则提出相应建议,为全球的世界遗产保护与韧性能力建设提出实践新方向。

看点四:发布《九寨沟共识》,为中国乃至世界遗产地的自然灾害应对及灾后修复提供借鉴与指导。

       全球世界自然遗产地日益面临自然与人为、传统与非传统负面影响。加强世界自然遗产地韧性能力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责任。本次论坛将由参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国际组织机构、国内外世界自然遗产地代表与院士专家共共讨论形成《九寨沟共识》。共识将围绕世界自然遗产地如何应对各类自然灾害,以及灾后重建,增强韧性能力建设等关键问题展开,为今后全球各类世界自然遗产地应对各类自然灾害提供参考依据与操作指南。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本次会议是由阿坝州人民政府主办,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作为支持单位,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等国际组织、国内外国家公园与世界遗产地、国内外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知名高校、世界遗产地及媒体代表200余人将参加本次论坛。

转自:川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