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之秋:串起散落珍珠 打造金字招牌  


所属类别:景区新闻】  【作者:成都日报】   【添加日期:2006-10-27】   【阅读次数:76

 

  本月29日,极具有成都特色的群众文化盛宴:“蓉城之秋·成都风情”——2006国庆中秋系列文化活动将在成都拉开帷幕,有好戏看、好歌唱、好书读、好讲座听、好展览赏、好地方去……届时,整座城市将变成市民广泛参与的文化大舞台,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将来一次总动员。此次成都群众文化活动的“井喷”是否偶然?为什么成都有举办这样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根基?昨日在接受采访时,业内专家客观地分析道:成都有群众文化发展的沃土,此次群众文化“井喷”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成都的群众文化目前尚缺少一个可以打响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金字招牌”。市文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蓉城之秋·成都风情”系列活动正是打造成都群众文化“金字招牌”的有益尝试。

   成都群众文化活动将“井喷”一个月

   “蓉城之秋·成都风情”系列文化活动将持续一个月,其间大大小小活动上百个,参与人数数十万计,如此大手笔让外地人连连咋舌:“成都人真厉害,群众文化生活太丰富了。”实际上,成都群众文化活动普及率之高、群众参与性之广泛、参与热情之高,早已声名远扬:每年,北京、上海、安徽等全国各地群众文化专家都会来蓉考察、取经,他们对成都群众文化氛围赞叹不已:“成都的群众文化是人人都参与,个个都热心。”

   今年可谓成都的“群众文化年”,先有全民参与的“星声星秀”歌唱比赛、挑战主持人大赛,接着又是小朋友热衷的马小跳校园音乐剧全国选拔赛,包罗万象的“武侯夜话”,又有FIAP大会调动了全民的摄影激情,还有目前正在火热进行中的“成都故事·百家谈”活动,接下来,“蓉城之秋·成都风情”又将闪亮登场,更是将群众文化活动推向高潮……昨日,市文化局社文处处长夏晓惠介绍说,每年成都都会举行百场以上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中型活动在300次以上,全市各社区、区县文艺骨干近万人,群众文化活动参与人次数更是以百万计!不管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雅俗共赏、广泛参与成为成都群众文化活动的特色。令人欣喜的是,成都的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年轻化、多样性的特点,在舞蹈比赛、器乐演奏、广场文化等方面,青少年参与热情高涨。

   3大因素成就群众文化沃土

   爱热闹、爱休闲的成都人为何对群众文化情有独钟?地处内陆的成都为何成为群众文化的一大沃土?巴蜀文化研究专家袁庭栋向记者精辟地总结了三大原因:有“游乐”传统、城市经济发展、政府正确引导。

   “蜀人自古尚游乐,成都人自古就有积极参与群众文化的传统。”袁庭栋说,描写成都人节庆出游的古诗词俯拾即是,如苏东坡“蜀人游乐不知还,闲适尚以蚕为市”等。北宋时期,地方官员还带头领着群众出游,称为“遨游”。“当时的‘游乐’其实就是现在的群众文化活动。”他说,成都的群众文化热是必然的,同时也是无法复制的,具有独特性。近年来,随着成都经济的飞速发展,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文化消费的需求也日益强烈。群众文化活动的欣欣向荣,反映出人们从观赏性到参与性的文化诉求的转变。“成都群众文化要健康稳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袁庭栋称,“成都是休闲城市,但如果没有政府对健康文化的引导,这座休闲城市很可能变成散乱无序的‘麻将城市’、‘冲壳子城市’。在引导、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方面,政府予以了积极的引导并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确保成都群众文化活动良性、健康发展。”

   成都群众文化尚缺“金字招牌”

   现在,全国不少城市都利用自身优势,大力打造群众文化品牌,如哈尔滨的“哈尔滨之夏”,深圳的“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上海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一块群众文化的“金字招牌”能叫响一座城市的名气。虽然成都的群众文化如火如荼地开展,但遗憾缺少一块城市群众文化的“金字招牌”。

   市文化局副局长王民平毫不回避成都群众文化缺少品牌的现实:“不可否认,目前成都的群众文化已发展到一个瓶颈期,现在最关键是要打造品牌。”他坦言,成都群众文化虽然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活动不断,且健康开展,但都是零散的,没有一个特色鲜明的主题将其串联,所以无法真正提升档次、叫响全国。王民平透露,为彻底打破成都群众文化发展的瓶颈,他们已着手策划将“蓉城之秋·成都风情”系列文化活动,打造成为成都名副其实的群众文化“金字招牌”。

   一根“金线”将串起散落的“珍珠”

   如何打造成都的拳头产品?胸有成竹的王民平介绍说:“优秀的群众文化仿佛散落在全市的珍珠,我们要用一根金线线将其串起来,加工成为项链,成为成都一张闪亮的名片。”他告诉记者,本次“蓉城之秋·成都风情”系列活动将是“加工项链”的尝试。以后“蓉城之秋·成都风情”不仅要长期办下去,而且每年还会以不同主题细分开展。据悉,明年成都将有望以“蓉城之秋·成都风情”为品牌,举办全国性的非物质文化节。

   专家支招

   把四川曲艺融入广场文化

   “成都群众文化活动的普及性和参与性没话说,但其特色性还有待加强。”昨日,袁庭栋向记者透露了他打造群众文化拳头产品的金点子:四川曲艺灵活、小巧,又不乏幽默机智,荷叶、连箫、金钱板等四川曲艺,完全可以融入到如火如荼的群众广场文化中,既培养了曲艺接班人,又让群众文化有鲜明本土特色,可谓一举两得。

   “我们既要有秧歌、腰鼓等非本土群众文化形式,也应有我们独特的群众文化活动。”他建议说,专业曲艺院团的演员和群众艺术馆的老师可先对社区、区县文艺骨干进行四川曲艺培养,再由文艺骨干向全市推广。“这样以点带面,相信不久后成都的群众文化将呈现出更为鲜明的本土特色。”

   他山之石

   纽约群众文化一瞥

   纽约的万圣节、感恩节游行以及年终倒计时活动,是纽约文化活动的品牌,成为纽约群众文化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些活动中你能感受到纽约独特的文化,领略纽约人开朗洒脱的性格。

   纽约万圣节的游行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3个小时的游行是全民的狂欢;而感恩节游行已有近80年的历史,游行从上午9时许开始,各种各样的花车五彩缤纷,造型各异的巨大卡通气球,应接不暇的鼓号乐队,数百万人夹道观看;纽约迎新年倒计时活动从1904年开始,每年最后一天晚上,近百万人聚集在时代广场等候新年来临。这些群众文化活动早已成为纽约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有着世界性影响的文化品牌,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城市的声誉。

来源: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