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科学修复,地震中损毁较大的诺日朗瀑布基本恢复以往的壮观景象。图为工人们在重建观景平台。

       钟华林摄

       五花海景点的山体多处垮塌,但海子的水体依旧迷人。 钟华林摄

       一年前的8月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7.0级地震让“人间仙境、童话世界”九寨沟遭受重创。

       一年后的今天,景区恢复进展如何?何时可以对外开放?当地百姓何以为生?带着这些问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于9月初走进九寨沟,看景区、进工地、访百姓。记者看到,一年多以来,四川省坚持科学重建、绿色发展,高质量推进九寨沟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和发展提升工作,加快生态修复和产业升级,努力把九寨沟建成推进民族地区绿色发展的典范

       “每天都有很多电话打进来,询问景区何时开放。”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旅游局副局长蔡宏告诉记者。

       经过去年8月8日那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如今,九寨沟景区的伤口“缝合”得怎么样了?

美景“补妆”归来

       走进九寨沟景区,记者看到,犀牛海、熊猫海、树正群海、五花海、珍珠滩、珍珠滩瀑布等绝大多数主要景点完好无损,美丽依旧。

       受灾较为严重的景点为诺日朗瀑布和火花海。“诺日朗瀑布修复犹如人体‘植皮’。”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科研处技术员朱忠福介绍说,修复材料以当地垮塌的岩土为主,粉碎后与其他天然原料搅拌灌浆。如今,经过科学修补的诺日朗瀑布已经恢复往日雄伟壮丽的景观。

       地震前的火花海波平如镜,茂密的树林围绕在海子四周,每当晨雾初散时,湖面因阳光折射,似有火花燃烧,星星点点,因而得名火花海。地震发生后,火花海下游堤坝溃坝,形成东西长40米、南北宽12米、深15米的缺口,湖泊消失,湖底裸露。

       每每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拍照的火花海还能修复吗?

       “利用九寨沟高山钙化的独特地貌特征,我们邀请成都理工大学和西南科技大学分别利用其专利技术进行修复试验。总体而言,在经过充分勘察、监测和评估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火花海的修复是可以完成的。”朱忠福告诉记者。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还邀请全国各地多名专家到现场勘察、论证,听取不同的意见。

       “山有痕,水依旧”,虽然山体的垮塌破坏了景色,但“九寨归来不看水”仍名副其实。一年多来,九寨沟重建既探索出世界自然遗产抢救、修复、恢复、保护的新模式,又坚持了科学重建、绿色重建、人文重建和阳光重建的原则,“补妆”归来后,九寨依然美丽。

打造智慧生态路

       九寨沟的景点本身受损情况并不十分严重,那么影响景区开放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交通。

       震前,不少游客前往九寨沟会选择乘坐飞机,机场到景区乘车只需1个小时,但因地震及今年7月份发生的泥石流造成道路多处损毁,记者乘车从景区到达机场花了近3个小时。

       从机场到达九寨沟,川九路(松潘川主寺镇到九寨沟)是必经之路,因地震造成的坍塌、断道让川九路上随处可见繁忙的施工场景。“川九路重建路线全长123公里,工程总投资33.39亿元,项目总体建设目标是在2020年底前建成通车。”兴蜀公司川九路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徐宪涛告诉记者。

       加快交通重建、破解交通瓶颈是重要任务。重建规划明确,将加速构建九寨沟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抢修,消除地质安全隐患,确保受损道路、桥梁全线畅通。川九路在重建中将遵循公路与自然环境和谐融合的原则,打造成为安全智慧绿色的生态旅游新示范路。省道301线与神仙池景区公路交叉处曾因地震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一年后,神仙池路口受损路面已全部恢复,5000平方米的格子挡墙将松散的山体牢牢固定住,滑坡体周围的植被也得到恢复。

       治堵,破解交通堵点,让景区出行更为便利。地震前,高峰期经由川九路往来川主寺镇及九寨沟县的游客数量近7万人,曾发生因道路堵塞造成游客滞留的情况。为此,重建中特别在九寨沟沟口附近规划建设了与川九路近乎平行的隧道,前往九寨沟景区可由川九路进入,返程游客则可通过隧道离开景区,或借助隧道与九若路相连的便利性,直接前往若尔盖旅游。

       通达,以交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为核心,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总投资150亿元的九绵高速公路已经开工建设,建成通车后,成都至九寨沟将实现全程高速,4个小时即可到达。”九寨沟县交通局农管办主任高文忠介绍。

       按照规划,还将加快建设成都至兰州(黄胜关)铁路及汶川至马尔康、绵阳至九寨沟高速公路,实施九黄机场改扩建工程,规划建设通用航空机场,推进铁路、高速公路与九寨沟景区的有效衔接,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产业升级民生优先

       “地震发生后,约有1万名依靠旅游业谋生的百姓失去收入来源,为了缓解就业压力,2017年8月底,我们举行了专场招聘会,近一年来陆续举办各种招聘会28场,号召县城内的招工单位优先录用当地农民工,县里每人每月为大家补助20元工伤保险,各类灾后重建项目共解决就业约7000人。同时,我们还提供了3000多个公益性岗位。每个乡镇对有务工需求的百姓进行入职培训,今年预计培训4000人。”九寨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宋德江向记者介绍。

       在九寨沟县人民医院重建工地,记者见到了永和乡村民殷雪英。“地震以前,我每天从乡里用背篓背水果到景区外面卖,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灾后恢复重建后,我到这个工地务工,每个月能挣4500多元。”殷雪英说。

       目前,九寨沟县114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累计开工106个,开工率达93%,已完工项目21个。除了上述项目外,九寨沟县还计划打造甘海子生态文化旅游区、神仙池生态旅游区、勿角民族生态旅游试验区;大力培育藏香猪、中蜂、甜樱桃等特色农业产业;通过“土地租赁+返聘务工”“公司+农户+支部”等多种模式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随着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落实,百姓找到好工作、过上好日子、建设新家园的信心更足了。

       按照重建规划要求,九寨沟地震灾区将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任务,届时灾区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将全面恢复并超过震前水平,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转自: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