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傍晚,九寨沟自然保护协会萤火虫赏析活动在扎如沟正式开展。活动引起协会会员们的热烈响应,部分会员带上小朋友参与活动。

       活动伊始,协会会长杨为亚介绍了协会“倾听自然、守护家园”的宗旨,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活动。会员们取了各自的自然名,并进行自我介绍。为帮助会员们记住彼此的会员名,大家开展了丢沙包小游戏,未接住沙包的成员表演节目,如唱歌、进行科普知识讲解。在成员相互熟悉后,又进行了“蝙蝠与飞蛾”的小游戏,会长先给成员们讲解了蝙蝠在黑夜中捕食的方法,再邀请小朋友们参与游戏,大朋友小朋友打成一片。

       天色渐暗,协会理事杜杰博士向大家介绍了萤火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光原理,并带领大家从扎如寺出发,沿公路沿线观察萤火虫、分享夜景拍摄技巧。

       活动结束后,协会会员们聚集在一起,交流了活动体验,共同探讨了协会发展方向。

       知识链接:萤火虫又名夜光、流萤、宵烛、耀夜等,属鞘翅目萤科,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荧光,故名为萤火虫。全世界约有近2000种,我国发现的种类约有100余种,可分为水生类和陆生类。萤火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萤火虫幼虫主食蜗牛、螺类,成虫野外寿命一般为3-7天,但也有长达20-30天。萤火虫多数是在日落后开始活动,而且大多在晚上20点、21点停止活动。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是:萤火虫有专门的发光细胞,在发光细胞中有荧光素、荧光素酶两类化学物质。荧光素能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消耗能,与氧气发生反应释放的光能。萤火虫发光主要有三:1.成虫利用物种特有的闪光信号来定位并吸引异性,借此完成求偶交配及繁殖的使命;2. 少数萤火虫成虫利用闪光信号进行捕食;3. 还有一种作用是作为警戒信号,即当萤火虫受到刺激时会发出亮光。

作者: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