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合作交流会在四川九寨沟召开。在圆桌讨论环节,来自九寨沟、黄龙、丹霞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及自然教育机构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遗产保护管理与自然教育融合之道”展开深入讨论,共同探讨世界遗产地如何以高质量自然教育产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态生活的向往。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自然教育不仅是提升公众生态认知、增强人与自然情感联系的关键路径,更是推动遗产地从被动保护走向主动价值传递、从景区观光走向深度体验的战略桥梁。九寨沟、丹霞山、黄龙等遗产地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构建课程体系、搭建科研平台、开展深度体验项目等举措,将自然遗产地转化为生动的自然课堂,有效引导公众行为转变与保护意识内化。专家强调,自然教育应立足自然本底、坚持开放包容与专业规范,依托科研支撑体系,实现保护管理与教育传播的深度融合,为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作为会议重要成果,《2025年世界自然遗产教育九寨沟倡议》正式发布,提出三大行动方向:让自然教育成为守护世界遗产的基石;构建跨界、跨文化、跨代际的全球自然教育网络;以科技与文化双擎驱动自然教育新场景。该倡议的发布,标志着中国自然遗产地在推动自然教育从分散实践迈向系统化、国际化合作进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旨在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会议期间还播放了2025年九寨沟国际自然教育志愿者服务短片,并举行志愿者证书颁发仪式。九寨沟联合泰山、黄山、梵净山、张家界武陵源、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丹霞山、神农架、盐城湿地、四姑娘山、金佛山、三清山、新疆天池遗产地管理机构代表,共同启动2026年国际自然教育志愿者活动。这标志着中国自然遗产地在推动全球遗产教育网络建设方面迈出重要步伐。

       作为自然教育的积极实践者与“研学之州”建设的排头兵,九寨沟管理局已构建覆盖多生态要素的监测网络,建设完善科普场馆与户外研学设施,成功开发系统的自然教育课程及“扎如沟生态徒步游”“树正沟自然研学游”等主题线路,并创新推出“水獭寻踪”公众科学项目,实现科研与公众参与的良性互动。通过培养本土讲师、招募全球志愿者,并与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顶尖院校深度合作,九寨沟持续将专业科研资源转化为生动教育内容,相关案例荣获人与生物圈全国优秀案例,并在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边会展示。

       未来,九寨沟管理局将以此次会议和《倡议》发布为新起点,深入贯彻落实阿坝州委关于建设“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决策部署,紧扣“研学之州”目标,积极探索符合地方特色、具备推广价值的自然教育路径,推动自然教育从“景区实践”走向“全域赋能”,为守护全人类共同的遗产瑰宝、传播生态文明理念贡献更深厚的“九寨力量”,助力阿坝打造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示范之地”。

主管 |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主办 | 九寨沟管理局旅游营销处

主编 | 李成香

责编 | 雷裕琴

图文 | 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