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九寨沟管理局联合西南科技大学、成都生物研究所和重庆师范大学等单位组成的科研团队,在国际期刊《PhytoKeys》发表重要成果,在九寨沟景区五花海发现兰科新物种,命名为 “九寨沟盆距兰(Gastrochilus jiuzhaigouensis)”。这是九寨沟景区首个被发现的维管植物新物种,为横断山脉岷山段生物多样性再添新成员。
研究成果在《PhytoKeys》(《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发表
据悉,该物种的发现始于2021年8月,九寨沟管理局与合作单位一起进行野外调查时,团队成员朱大林在五花海栈道旁云杉树枝上,发现一株无花无果的附生兰科植物,在景区常年搞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张跃也是第一次见,因缺乏花果特征难以鉴定,但团队成员心里一直惦记着这到底是什么植物。此后,张跃每次野外巡护路过五花海时,都会来树下瞅一眼,期望能看到花果。直到2024年3月,张跃发现几株恰逢花期的植株,通过和团队其他成员的交流,怀疑为新种。此后经标本对比、叶片基因测序,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研究,历时一年最终确认其为盆距兰属新物种。
作为小型附生植物,九寨沟盆距兰常为悬垂状,高仅2-4厘米,叶片斜线状披针形,带紫红色斑点,花呈黄绿色,前唇表面光滑,肾形,紫红色,反卷,独特形态使其区别于同属其他物种。目前该物种仅见于海拔2400-2600米的亚高山针阔混交林交界处,且仅在五花海栈道边枯枝上发现少数个体。
图 A-B:九寨沟盆距兰生境;C-E:附生在树枝上的开花植株
九寨沟盆距兰解剖图版A: 开花植株;B: 叶片;C: 花正面观;D: 花背面观;E: 花解剖图照(E1:中萼片,E2-3: 侧萼片E4-5 : 花瓣 E6 : 唇瓣);F: 药帽;G: 花粉团;H: 总状花序侧面观;I: 唇瓣侧面观
此次发现是九寨沟管理局持续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成果,且具有多重科学意义,物种演化上,它使盆距兰属小叶组物种达16种,更是该属中国最北分布记录,打破学界对其分布边界的认知,填补九寨沟该属记录空白,为研究亚高山附生兰科植物演化提供新视角。生态价值上,其对洁净空气、稳定微气候的依赖,成为九寨沟生态的 “天然监测仪”,揭示九寨沟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 “六绝”奇观,更在于维系生命存续的完整生态网络。正如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这里的“原始天然环境”既造就了举世罕见的地貌,也守护着珍稀动植物的基因宝库。
目前九寨沟管理局已加强对该区域的监测,后续将开展更广泛调查以评估种群规模。科研团队表示,新种的发现,既是长期生态保护成效的鲜活注脚,更揭示了景观奇迹与生命繁荣共生共荣的自然法则。凸显了 “景观与生命共生”,警示人类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唯有统筹景观守护与生物多样性保育,才能实现世界自然遗产的永续传承。
主管 |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主办 | 九寨沟管理局旅游营销处
主编 | 李成香
责编 | 雷裕琴
拟稿 | 护林防火与自然保护处
图片 | 朱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