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温暖送到百姓心坎上
——九寨沟县全力做好受灾群众过渡安置工作纪实
 
       2017年8月8日的九寨沟之夜,突如其来的7.0级地震顷刻之间打破了这里的美丽、祥和与安宁。
 
       全县83220人受灾。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九寨沟县委、县政府全力打好安置工作攻坚战,既有时间表,也有“路线图”。从应急安置到过渡安置;从保障受灾群众“五有”到妥善处理善后工作;从科学精准高效开展灾害损失评估到加快重建,灾情发生后的一个多月来,九寨大地到处都是奋战的身影,到处都是火热的劳动场景。一顶顶蓝色帐篷搭起来了,一个个受损房加固维修了,一座座危房拆除重建了,用真情搭起新的家,为受伤的心灵遮风蔽雨,用爱心撑起一片天,让温暖的阳光驱散阴霾,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及时送到了每一位受灾群众的心坎上。
 
       确保安全 政策落实
       不落下每一名群众
 
       千方百计安置好受灾群众,关系到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切身利益,关系灾区社会稳定,关系灾后恢复重建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一直牵动着州、县领导的心。一处处脚印、一双双手臂、一个个身影第一时间安排部署,靠前指挥,着力最期盼,满足最急需,解决最迫切。地震发生后,州委书记刘作明先后深入大录乡东北村,陵江乡岩里村、吊坝村、黑河乡二道城村、玉瓦乡玉杏村、大录乡东北村和漳扎镇上四寨村等安置点,进入医疗救助点、物资发放点、基层党组织临时党支部和受灾群众居住的帐篷中,详细了解村民房屋受损、医疗救治和过渡安置期间物资发放、保暖驱寒等情况,鼓励受灾群众坚定信心,战胜灾难,并希望基层党组织带领乡亲生产自救,自我管理,共渡难关。州委副书记、州长杨克宁来到陵江、黑河等乡镇查看灾情和受灾群众过渡安置情况,要求用心用情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让他们有住处、有饭吃、有干净水喝。帮助群众树立信心,努力生产自救,尽快恢复重建美好家园。州委常委、县委书记罗智波走进漳扎镇牙扎村、丛牙村、永竹新村、牙屯村和中查村,通过实地查看、听取介绍、走访群众等多种方式详细了解地震重灾区受灾群众的灾后安置和生产生活情况。一股股紧扣安置解民困的暖流,极大地鼓舞了受灾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让他们变得更加坚强。
 
       9月13日下午,一场大雨让漳扎镇上四寨村一组集中安置点变得宁静起来。晚饭时间,村民胡北点燃帐篷前的炉火,开始烹制家人最喜欢吃的面块。“现在住的帐篷好,一点都不漏雨,还特别暖和。”尽管大雨滂沱,可胡北一家所住的帐篷却没漏下一滴雨水,特厚的双层篷布更阻挡了屋外的寒气,让胡北两个年幼的孩子可以尽情在内玩耍。
 
       地震中,胡北一家的房屋严重损毁,经鉴定,已经无法继续居住,需要拆除重建。他告诉记者,现在这些生活必需品都是由政府免费发放的,他家根本不用再花费一份钱去购买,每天还能领到20元的临时生活补贴。“就连新鲜蔬菜都要给我们发,虽然种类没有菜市场丰富,但应季蔬菜基本都有。”说到这,胡北竖起了大拇指,一个劲地称赞党和政府对他们一家人的关心和照顾。据悉,九寨沟县共发放临时安置救助金1801.25万元。
 
       与胡北家相比,漳扎镇彭丰村村民王凤家受灾较轻。“自家的房屋经专家鉴定基本完好,房屋安全,我们也就搬回来住了,还是家里住着更舒心。”王凤说道,早在8月24日,彭丰安置点的所有受灾村民就全部返家居住。
 
       据了解,九寨沟县按照“五有三防”要求,截至目前,在继续抓好剩余23个临时集中应急避险点管理的同时,全面完成了受损房屋的鉴定和判定工作、房屋修复加固重建和群众返家入住工作。经专业机构鉴定和判定,全县农房需拆除重建215户、严重损坏可加固667户、中度损坏2097户、轻微损坏12384户,明确了房屋修复、加固和重建的时间表。目前,房屋维修加固和重建工作有序进行,集中安置的25088名群众和分散安置的5万余名群众已逐步返家入住。截至9月14日,全县受灾83220人中,已累计返家81536人,集中安置群众返家率达92.1%。
 
       大地摇动的那一刻,让人不堪回首;雪中送炭的这一幕,令人感怀震撼。正如上四寨村村民所说:“地震过后,党和政府给我们送来了吃的、穿的、用的,让我们身在灾区却衣食无忧!这是雪中送炭,这是阳光雨露,这是党和政府对灾区每一位受灾群众的莫大关心与鼓舞,时刻温暖着一颗颗因地震而受伤的心灵。”
 
       科学防范 安全避险
       不放过每一个角落
 
       “注意安全,再用些力,把卡扣安紧。”9月12日,在省道S301K100+500处,四川莱克边坡防护工程有限公司的施工人员如同电影中的“蜘蛛侠”一样,爬上近十米高的立桩安装被动防护网,抓紧时间进行抢险排危施工。“我们安装的防护网最高能承受5000千焦的冲击力,有效拦截上方可能坠落的岩石,最大程度保障下方道路的安全。”项目经理张梁说道。
 
       10公里之外,九寨沟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组织的施工队正驾驶着挖掘机,清理河道中堆积的土石。“这两天将有较大的降雨,为防止河道堵塞造成水位大幅度上涨,我们正在抓紧时间进行神仙池至上四寨河道的清淤工作。”据现场施工人员介绍,一些坍塌的山地滑落在了河道中,尽管目前并没有形成严重的堵塞,但依旧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时刻注意将次生灾害隐患降至最低,以保证下游安置点的安全。
 
       在安置点,受灾群众也主动行动,以组成巡逻队等方式,时时监控周围地质灾害隐患点,为自己的安全提供一份额外的保障。漳扎镇上四寨村一组安置点的群众,在群众工作组的指导下,组成了20人为一队的3支巡逻队,3支巡逻队每天24小时轮班进行巡逻,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有效的监测。
 
       为预防次生灾害,九寨沟县组织四川华地公司、川西北地质队等8支专业队伍、197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次生灾害大排查大评估,排查次生灾害隐患点744处,完成68处小型地灾隐患点应急排险,正开展全县18处应急工程治理工作。该县还建立了监测预警机制,对新增地灾隐患点编制“一表两卡”,对所有隐患点落实专人24小时轮值监测,同时建立“一日一会商”研判机制,气象、水利、国土等部门每日对地灾隐患点进行分析研判。
 
       “在安置点住,我们对自身的安全完全放心。”所有的厕所每天用草木灰进行消毒掩盖,生活垃圾统一堆放、统一运输,安置点每天进行数次喷洒消毒,每个安置点必须配齐消防栓、消防桶、灭火器……为了给安置点受灾群众提供一个安全的临时居住环境,九寨沟县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的安全问题。
 
       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山清水秀的九寨沟满目疮痍、伤痕累累。但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九寨沟县却没有新的人员伤亡,这得益于不断完善的预警机制、不断强化的预警防范能力、不断提高群众防灾意识和超常迅速的快捷反应、成效显著的得力措施、科学有效的紧急救援、干部群众的全力配合。
 
       网格管理 精细服务
       不留下每一处盲点

       9月13日,淅淅沥沥的大雨没有丝毫停歇的意思,正在上四寨村委会值班的群众工作组组长秦磋坐不住了。穿上冲锋衣,她和群众工作组的成员冒着大雨,径直朝一组安置点走去。
安置,不仅是搭帐蓬,管理、就业、防疫、精神家园重建……而是方方面面难题,需要逐一化解的“大管家”。地震发生后,九寨沟县选派272名党员干部赴漳扎镇、大录乡等7个受灾较重乡镇组建63个临时党支部开展工作。临时党支部在应急抢险、过渡安置、灾后重建中积极开展核查灾情、安抚疏导、化解矛盾等工作,引导群众生产自救,真正做到了“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8月下旬,随着临时过渡安置工作基本完成,大录乡、黑河乡、陵江乡、白河乡、安乐乡43个临时党支部逐步转为群众工作组,9月初,漳扎镇和九管局20个村(社区)临时党支部逐步转为群众工作组,并在原下派临时党支部工作人员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充实力量组建群众工作组,以“践行一线工作法、千名党员进农家”活动为载体,切实抓好房屋维修加固、群众回迁工作和脱贫攻坚群众满意度提升工作,引导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灾后重建。秦磋因为精通藏汉双语,先后被任命为上四寨村临时党支部书记和群众工作组组长。
 
       “受灾群众的帐篷有没有出现漏雨的情况?帐篷里面冷不冷?安置点的地面排水是否通畅?背后的大山有没有再往下掉飞石?”直到走完安置点的每一个角落,问候到了每一位群众,得知一切正常时,秦磋心里悬着的几块石头这才落了地。
 
       除了视察安置点的安全隐患情况,秦磋还要向村民们传达建房补助政策。村民王果一家并不富裕。“按照建房补助标准,每户30000元起,每增加一人多5000元,最多不超过60000元。你们家共有6口人,按照政策标准,这次房屋重建你们能获得60000元的建房补助资金。”听完秦磋的话,王果对重建又充满了信心。
 
       发放物资、接通水电、卫生防疫、为群众进行心理疏导……这一件件、一桩桩服务群众、心系群众的举动,赢得了众多群众的信任。民之所愿,我之所行,被群众需要是一种幸福。无论是在返家群众房屋修复的工地上,还是安置点内过渡群众的帐篷中;无论是在“帐篷夜校”的讲台上,还是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现场……,都能看到像秦磋一样的党员干部在过渡安置第一线沉下身子,心系群众、服务群众。他们不断解决灾区群众的民生诉求的同时,调动各方力量,协助做好过渡安置时期组织建设、矛盾纠纷排查、政策咨询、社情民意收集等工作,更是积极引导群众弘扬九寨精神,不等不靠,自建家园。正是他们的不断努力,才保障了受灾群众能够顺利度过过渡安置阶段,让灾后重建工作不断推进。